瘦肉精變身興奮劑!食品檢測如何幫助運動員避免躺槍?
發布日期:2022-01-25 15:53
目前,來源于肉類食品的飲食污染、其他食品或藥物誤服而導致的食源性興奮劑困擾事件層出不窮,食源性興奮劑的預防控制也成為各類體育賽事管理機構和供應服務基地保障的重要內容。
食源性興奮劑
食源性興奮劑是指來源于食品中的興奮劑,包括一般性食品及保健食品中從生產到加工過程中天然存在或故意添加而殘留的興奮劑成分,如肉類食品多次被爆出的“瘦肉精”。“瘦肉精”是一大類藥物的總稱從興奮劑的分類來看,它屬于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克倫特羅、沙丁胺醇、萊克多巴胺是最常見的三種在畜牧養殖使用的“瘦肉精”,同時也是最常見的人為服用興奮劑。[1]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在其2021年的指導性文件里特別指出,如果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等四種違禁物質的陽性結果顯示濃度低于5納克/毫升,他們將進行調查。[2]
興奮劑成分檢測儀器靈敏度及相應物質的檢測標準的不斷提升、新技術的應用為反興奮劑管理機制提供了堅強保障。有關單位通過開展微生物檢驗、樣品制備管理等,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開展食品檢驗檢測工作,監測評估食品安全風險,竭力保障食源性興奮劑“零檢出”,使運動員得以安心訓練備戰。[3]
動物源性食品中4種瘦肉精類殘留量測定
依據《GB/T 22286-2008 動物源性食品中多種β-受體激動劑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試樣中的β-激動劑經過酶解,用高氯酸調節pH值,沉淀蛋白后離心,上清液用氫氧化鈉調節pH后用異丙醇-乙酸乙酯提取,用陽離子交換柱凈化,采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進行測定,內標法定量。






